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学科建设丨肛肠科创新术式成功治愈重度肛门狭窄患者

发布时间:2025-07-01 17:18 本文来源: 肛肠科

近日,我院肛肠科吴远副主任医师团队通过创新手术方式,成功为一名重度肛门狭窄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解除病痛。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恢复状况良好。

患者李先生(化名)在一个月前曾于外院接受混合痔手术后,逐渐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等症状,并伴有腹胀和肛门坠胀感。随着症状加重,李先生甚至刻意减少进食以降低排便频率,导致体重在一个月内骤降10公斤。就诊前3小时,他突发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气,外院CT检查提示“肠梗阻”,随后被紧急转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凤凰院区肛肠科。

接诊后,吴远副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为患者进行专科检查,发现其肛门严重狭窄,直径仅约0.5厘米,确诊为“重度肛门狭窄、低位肠梗阻(不完全性)”。团队立即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并成功实施“肛门疤痕切除术联合Y-V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术后第二天,患者排便即恢复通畅,饮食量明显增加。术后第8天,李先生顺利出院。一周后复查显示,其排便功能完全恢复,体重已回升3公斤。

吴远副主任医师介绍,肛门狭窄治疗方式可根据狭窄程度选择,轻症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扩肛,中重度则需手术干预。此次采用的“Y-V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能有效扩大肛门直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科普时间】认识“肛门狭窄”

1. 什么是肛门狭窄?

肛门狭窄是指由于先天性畸形、炎症、手术损伤、滥用泻药、肿瘤压迫等多种因素,导致肛门和直肠腔道直径异常缩小的疾病状态。

2. 肛门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先天性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常与遗传或发育异常相关。

炎症因素:局部感染:如肛门周围脓肿、肛瘘等。

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疾病:如严重肛周湿疹、红斑狼疮等累及肛周组织。

手术损伤: 最常见原因之一。如痔疮、肛瘘等肛周手术中切除组织过多或操作不当,术后形成疤痕挛缩导致狭窄。

滥用泻药: 长期使用使粪便变软,频繁刺激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导致狭窄。

肿瘤及肿物压迫: 直肠、前列腺、子宫等邻近部位的良恶性肿瘤压迫或浸润。

外伤及理化损伤: 如交通事故、坠落伤、刀伤、化学灼伤(强酸强碱)、烧伤、烫伤、放射治疗损伤等形成的疤痕。

3. 肛门狭窄有哪些典型症状?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时间长、不尽感,大便形状变细(如铅笔状)。

疼痛: 排便时肛门因狭窄受挤压疼痛,可伴有肛裂;干硬粪便或用力过度时疼痛加剧。

出血: 排便用力导致肛裂出血,或因肿瘤引起出血,量可多可少。

腹胀: 粪便排出不畅积存肠内引起腹胀,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

4. 确诊肛门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 观察肛门外观是否变细、红肿、疤痕等。

指诊: 至关重要,可评估狭窄程度、有无肿物及肛门括约肌功能。

内镜检查:肛门镜:观察肛管狭窄情况。

结肠镜:对高位狭窄或需鉴别诊断(如肿瘤、炎症性肠病)意义重大,可活检。

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性质。CT/MRI:清晰显示狭窄与周围组织关系,尤其对肿瘤性狭窄,可评估肿瘤大小、范围、浸润深度。

5. 肛门狭窄有哪些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狭窄。调整饮食(多饮水、高纤维)、规律排便、适度运动,遵医嘱使用大便软化剂(如甘油)。

扩肛治疗: 主要方法之一。适用于轻症或直肠下段环形狭窄。对于术后患者,也是重要的辅助和预防手段。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中重度狭窄或保守/扩肛无效的轻度狭窄。常用术式包括:

肛门直肠周围瘢痕组织切除术、肛门成形术(如:纵切横缝术)、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如本病例使用的Y-V皮瓣术),

复杂病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重建手术。

6. 如何预防肛门狭窄?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避免久蹲、过度用力,预防痔疮等诱发因素。

健康饮食: 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预防便秘和腹泻,降低肛周感染(脓肿、肛瘘、肛裂)风险。一旦患病,及时规范治疗。

术后规范复查: 尤其关键! 肛肠疾病手术后(特别是术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内,疤痕形成高峰期),务必遵医嘱定期回院复查,早期发现和处理狭窄倾向。

 

作者丨 肛肠科  吴远

一审丨李海量 

二审丨欧阳兴

三审丨罗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学科建设丨肛肠科创新术式成功治愈重度肛门狭窄患者
人才招聘 预约挂号 医保须知 医院导航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