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工耳蜗植入 首批5名聋儿入住耳鼻喉科
4月15日,“博爱名城·真情倾听”人工耳蜗免费植入项目,首批5名聋儿入住耳鼻喉科,计划于4月18日实施手术。
在耳鼻喉科博爱名城·真情倾听爱心病房,按照儿童风格重新布置的病房,贴上了卡通贴画,让病房变得更加温馨;医护人员精心准备的故事书、画笔、画板等很受孩子们喜欢。
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市一医不仅免费为患儿进行手术治疗,还全程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派出具备手语能力的志愿者全程为患儿服务,协助患儿家长完成各项检查、手续的办理等。
据介绍,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医学界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重要方法,人工耳蜗也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研究表明失聪的人群中失智的比例比失明的人群中失智的比例要高70%。人工耳蜗的诞生给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带来的光明,让他们有机会听到声音、融入主流社会。
从研发之初,人工耳蜗就是为了让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人听到声音,听到更丰富、更自然、更悦耳的声音,但是,它并不负责让人听懂,能不能听懂,大脑说了算,这也是为什么植入人工耳蜗后要做言语康复的原因。所以,我们也将术后言语康复的训练纳入了本次项目。
人工耳蜗主要适应双耳重度耳聋,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人群,人工耳蜗的植入能够让他们从无声世界进入有声的世界。对于语前聋的人群,建议尽早植入人工耳蜗,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形成的时候能够听到声音,从而很快的掌握语言能力,年龄越小,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越好。对于语后聋的患者,原则上没有时间限制,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了。
耳鼻咽喉科简介
耳鼻咽喉科建于1989年,前身系遵义医院五官科,现开放床位42张。拥有医护人员37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1人,研究生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理师2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16人。根据诊疗需求分为鼻科、耳科、头颈外科、咽喉四个专业组,专业结构完整,诊疗经验丰富。
特殊诊疗技术:
1、鼻科组:拥有超高清鼻内镜显像系统。率先在省内开展鼻内镜外科技术。在鼻科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治疗鼻部普通疾病、鼻良性肿瘤、鼻神经外科疾病、鼻眼相关外科疾病等。
2、耳科组:耳科组由耳显微外科组和耳神经内科组构成:拥有国内高清耳显微外科设备、电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多功能声场等全套听力设备及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设备及耳鸣精细化诊疗设备。治疗组成员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重庆、台湾等地进修、参加颞骨解剖学习班、听力学相关培训、助听器考核。主要治疗中耳炎、鼓膜修补、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耳部良性肿瘤。率先在省内开展良性位置性眩晕及耳鸣精细化诊疗。
3、头颈外科组:掌握头颈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头颈肿瘤,如喉癌、下咽癌、腮腺良恶性肿瘤、喉部良恶性肿瘤、颈部肿瘤等手术。
4、咽喉组:主要治疗咽喉部普通疾病、咽部良恶性肿瘤、咽喉部异物等。尤其对小儿鼾症的治疗拥有丰富经验。
诊疗设备:
低温射频等离子、高清鼻内镜显像系统,鼻刨吸系统、高清显微镜、耳显微外科器械,面神经监测仪、电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多功能声场、良性位置性眩晕诊疗设备及耳鸣精细化诊疗设备。
教学和科研
科室长期承担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承担贵州省规范化医师培训工作及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黔南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实习生带教工作,各市、县、区级医院进修医师培训工作等。临床已逐步开展鼻科学、咽喉相关科学研究。
耳鼻咽喉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如:实行多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日间手术,减少病人住院费用及天数;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周到及贴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科室还开展了电话、网络(微信、网上咨询)等多种远程诊疗服务。
耳鼻咽喉科门诊地址:门诊大楼3楼
耳鼻咽喉科病房地址:第一综合住院大楼6楼
健康咨询电话:0851-23110330
人工耳蜗植入团队简介:
王晓光,男,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分会常务委员,贵州省听力协会常务委员,贵州是耳鼻喉科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委员,遵义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97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1998年率先在省内开展鼻内镜外科技术。精通耳鼻咽喉常见病、疑难病诊治,尤其擅长鼻腔鼻窦疾病、肿瘤的诊治,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多次赴欧洲进行学术交流。
韩忠生,男,副主任医师。本人自1995年7月1日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一直就职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西部委员会委员。在职期间,一直从事于耳鼻咽喉临床工作。1995年至2003年担任耳鼻喉科住院医师,2003年至2010年担任耳鼻喉科主治医师,2010年至今,担任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于2002年至200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于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进修耳显微外科。2019年4月至5月在台湾振兴医院学习“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技术”。近3年多次参加海军总医院及北医三院开办的颞骨解剖学习班。
刘有煊,男,中共党员,主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专业。毕业至今就职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多次荣获院级优秀员工及十佳医生称号。2016年于北京海军总医院专项进修耳神经外科,返院后成功开展各类耳科手术,2018年参加“遵义115医学人才精英计划”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领外科进修学习,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耳外科各类手术治疗。
钟情,女,中共党员,主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遵义医科大临床专业。2012年来一直从事耳鼻喉科听力检测工作,于2016年10月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听力学检测技术规范化培训班,2017年11月在重庆学习助听器验配技术,经考试合格取得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资格,2018年3月到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进修学习眩晕诊疗技术,将该技术引入我科。2019年4月到台湾学习人工耳蜗相关技术,同年6月参加贵州省第十届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化培训班。近几年来先后开展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耳声发射检查、耳鸣精细化检测,眩晕诊疗。
苟国兰,女,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主管护师,耳鼻喉科工作21年,曾在北京同仁医院等进行耳科护理知识进修学习,了解耳科疾病的护理常规,掌握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护理。
王玲玲,女,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护师,耳鼻喉科工作7年,2019年4月在台湾振兴医院学习人工耳蜗相关护理,熟悉耳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及人工耳蜗术后护理。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